“区”动童年 “域”见美好 ——聚焦《评估指南》深研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
日期:2022-11-03 15:13:08  浏览量:1416


为进一步深入贯彻《幼儿园保育教育评估指南》(以下简称《评估指南》)精神,提高教师组织区域活动的能力,充分挖掘区域活动的教育价值,在金秋十月,盛泽幼儿园聚焦“班级区域活动的组织与指导?”问题开展了系列教科研活动。活动旨在让教师对区域的组织实施有更全面、更专业的认识和理解,将经验运用于实践,让每位幼儿深度学习。

领读共学 思行结合

10月17日,保教主任钱凤梅、李清、苏艳在前期自我理解与钻研的基础上,领读《评估指南》B7-21,并以“理论对接实际”进行案例分享、观点碰撞,帮助教师进一步加深对《评估指南》的理解。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经过此次学习,老师们将评价指标内容与实践工作有效对接,从幼儿兴趣点出发,围绕“儿童在哪里?学习在哪里?”不断优化区域创设思路,根据班级资源用心规划幼儿游戏区域,力争以环境育人,让孩子的成长有迹可寻,有规可依。

   

实案共研 拓展思考

10月19日,以年级组为单位,各班教师分别从班级环境创设意图和理念、班本活动开展的情况、特色区域的创设、材料的投放等方面向大家做了详细地分享与介绍。

   分享后,教师站在儿童立场,以《评估指南》为理论依据,对各班区域活动方案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交流研讨。教师们取长补短,为继续高质量地开展区域活动指明了方向。

 

立足实践 深耕细研

就如教育家陶行知所言:“我们必须学会变成小孩子,才配做小孩子的先生”。教师要学会融入孩子,在过程中追随孩子脚步,积极与孩子互动。10月20日,各区各组年级组长再次组织教师精读《评估指南》中的A3-B8-26、A3-B8-30部分,在学习与探讨中不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

每一次学习都是一次思维的碰撞,每一次碰撞都会有新的收获。通过阅读、思考、研讨,老师们纷纷表示对于“师幼互动”有了更深刻、更透彻的理解。随后,教师们走进班级,分区进行“蹲点式”观察,记录发现的问题。

观摩过后,教师们趁热打铁,站在儿童立场,将《评估指南》为评价依据,对各班区域环境的创设、材料投放教育性与适宜性、教师的指导等进行全方位的评价、交流研讨。在交流研讨中,大家纷纷提出了在实践中的一些新的困惑:

1.如何把生活化低结构的材料运用到区角活动中?
2.当幼儿寻求帮助时,教师如何通过引导性的话语让幼儿自己去解决问题?

3.如何促进幼儿在经验分享环节的自主评价能力?

在问题驱动下,教师们再次头脑风暴,思维碰撞。

 


                     现场观察 齐思共进

10月24日,教师再次精读《评估指南》A3-B8-27,围绕“如何观察”、“观察记录的要求与方法”及“观察结果的分析与使用”进行深度学习。教师们在深刻把握27要点后,走进班级,走近孩子,仔细倾听、细心观察,从区材料的投放、幼儿探究游戏的兴趣、

教师的观察指导等方面进行了仔细观察。

有行有思,有调整,有改变才会有成长!区域观察结束后,老师们分年级组进行了集中教研,分享自己观察到的亮点、不足及改进策略。

        

智慧分享  持续提升

开展连续的自然观察,是教师了解儿童学习与发展过程、发现儿童独特、真实发展状态的必要手段和唯一有效的方法。为此,盛泽幼儿园各年龄段将科学区作为重点观察区域进行了连续观察。

 

一个月了,各班到底实施得怎样?又有哪些精彩的故事分享?老师们又有什么实践感悟?11月1日,全体教师齐聚一堂,开展了一次“‘慧’ 分享促成长”教师连续性观察记录分享会。


有学习必有成长,有成长必有感悟。分享结束后,凌国青副园长组织老师们进行了

分享交流,老师纷纷畅谈自己的学习感悟,相互学习相互促进。

最后,凌国青副园长点评:《评估指南》强调“关注幼儿发展的连续性”“根据一段时间的持续观察,对幼儿发展情况和需要作出客观全面的分析”,因此在日常的区域活动中,教师观察幼儿的方式应是动态的、持续的,要牢牢把握幼儿的最近发展区,通过区域环境创设、材料提供、师幼互动、客观全面的分析与指导,来不断支持幼儿深入游戏,从而全面的发展幼儿,并且教师还需要注重评估与自我评估,不断反思、改进自己的教育行为,从而提高教育质量。

落叶知深秋,教研意正浓。在这场区域之旅中,老师们充分展现了各自的智慧,让教育以“润物细无声”的姿态浸润了孩子多彩的童心,也促进了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为今后更好地创设支持儿童学习的环境奠定坚实的基础。期待在与孩子的互动中,继续学习、不断探索、延续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