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译“叶子密码”——由拓印引发的一场叶子大探密
日期:2022-11-30 15:50:56  浏览量:1722


活动缘起:

疫情后,孩子们终于迎来了开学日。在一次户外散步时,孩子们突发奇想地观察起叶子来,有的发现幼儿园里的树叶长得很高很高都爬到了二楼的窗户前,有的发现了很多不同形状的叶子。于是,孩子们找了自己喜欢的叶子回到了教室继续探究。

这是一段从“一个发现”、“几个问题”到“n个经验”的历程,孩子们围绕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活动。叶子是我们唾手可得的自然材料,每一片叶子都承载着自然的奇迹,那么我们大三班的小朋友会与叶子有场怎样的邂逅呢?

 

 

 

【课程故事】:

一、识叶脉—破译“蜘蛛网”

1.纸上叶脉之叶子上的“蜘蛛网”

   美工区中,孩子们在安静地拓印树叶,他们用蜡笔轻轻地刷在纸上,纸下树叶的轮廓就被显现出来了,他们脸上带着微笑,跟同伴相互传递、享一个个发现。突然,陶思琪叫到:“你们来看呀,我发现了一个秘密。”边上的徐若歌就好奇地问:“是什么秘密呀?你快告诉我!”她们的讨论声将其他的小朋友也引来了,大家围在了一起。陶思琪说:“你们看,我刷出来的叶子上有个蜘蛛网。”大家都好奇地盯着陶思琪手指尖的地方。当她说完,徐若歌就哈哈哈地笑了出来,说:“陶思琪,这可不是蜘蛛网,这是树叶身上的线吧。”顾宸翔说:“不对不对,这是叶子上的花纹。”他们七嘴八舌地争论着。

 

 

【教师思考】:当孩子们在拓印树叶时,发现了他们眼中的“蜘蛛网”并且对“蜘蛛网”产生了好奇、探究与讨论。我们在观察中看到儿童出现好奇、进行探究时,证明他们有了对事物、现象进一步了解的兴趣和需要。在通过他们的对话中,我们可以看出这几位小朋友对树叶上的“蜘蛛网”经验是比较缺乏的,虽然树叶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唾手可得的,但显然他们也没有深入了解的经验。因此在区域活动的分享点评环节中,我们以此为重点,向班级所有孩子进行一个小小的“调查”,可惜的是他们都不了解,有的说是叶线、有的说是叶纹、叶网,都觉得自己说的才是对的。那么当我们在观察中发现儿童专注于某一事物或问题时,证明他们有深入探究与学习的愿望。

 

2.镜中叶脉之不一样的“蜘蛛网”

子们将“蜘蛛网”转移到了科发区,他们拿出了放大镜、勾线笔和白纸,开始了镜中探秘。徐若歌说:“放大镜里的蜘蛛网一下子就变大了,好神奇啊。”她沿着叶子的轮廓将叶子的外形勾画了出来,并一边拿着放大镜观察,一边记录她的发现。其他小朋友选择了不同的叶子进行观察与记录。当他们完成后又一次展开了讨论,徐若歌说:“你们看,我的蜘蛛网是弯弯曲曲地绕在一起的。”凌昕屹说:“我的是从下面往上斜着长的,是直直的斜线蜘蛛网呢!”戴佳琳说:“我叶子上的线是直直的线,那我的肯定是直线蜘蛛网。”吴沐晗说:“我知道了,不一样的叶子,它们上面的蜘蛛网也是不同的。”

【教师的思考】:对叶子上的“蜘蛛网”,孩子们的探究地点从美工区转移到了科发区,他们借助工具-放大镜,再次对“蜘蛛网”进行了观察与记录。当他们讨论记录的结果时,发现了不同叶子上出现了不同的“蜘蛛网”,对叶脉线条排列的不同规律产生了兴趣。当他们把叶脉当成“蜘蛛网”时,我们并没有干预,而是选择了欣赏和支持幼儿的学习热情,对幼儿的诗意表达给与了积极的鼓励。“蜘蛛网”的不同形态和排列形式成为了他们探究的新焦点。于是我们准备和幼儿发起一场“蜘蛛网”分享会。在分享的前期,我们设计了调查表,有效利用家长资源,让家长与幼儿共同查阅资料,寻找和破解叶子里的秘密,建构和丰富幼儿的经验。

 

3.调查叶脉之“蜘蛛网”分享会

第二天,孩子们带着答案来到幼儿园,我们的“分享会”开始了。

老师:“蜘蛛网”到底是什么呢?

黄硕:“我和妈妈一起查过了,这个叫叶脉,每片叶子上都是有叶脉的。”

殷述晗:“我和妈妈找了一些叶子,我们发现一棵树上的叶子叶脉都像一张网一样。”

徐若歌:“我们找了好几片不一样的叶子,它们的叶脉就有点不同。我妈妈说叶脉是有好几种的呢!”

 

 

 

 

 

 

说到叶脉的种类时,孩子们都非常激动,都想介绍自己的调查结果。

顾晨翔说:“我和爸爸查了资料,银杏叶的叶脉叫叉状脉,像一个个小叉子一样。”

吴沐晗说:“我们家吊篮叶子上叶脉是直直的,好像叫平行脉。”

陶思琪说:“叶子像羽毛一样的,就叫羽状网脉。”

孩子们都发表了自己的看法。之后,我们将孩子们找到的叶脉脉序进行了整理和总结,引导幼儿简单了解三种脉序的区别。

【教师思考】:这场分享会,给幼儿提供了充分沟通、交流的空间。孩子们在家长的帮助下带着他们的调查结果进行了一次经验的传递。从交流中,我们发现原来叶脉的脉序是有三种类型的:1.叉状脉2.网状脉3.平行脉。在前期的拓印和放大镜观察、记录中,孩子们就开始对叶脉的脉序产生了比较浓厚的兴趣。从“蜘蛛网”诗意的表达逐步到认识了叶脉以及脉序的种类。在调查和交流中,孩子们的经验也在逐步地丰富和提高。教师的支持就是帮助幼儿进行经验的梳理和汇总,帮助幼儿深入地感知和认识并能有效区分叶脉脉序的三种类型,让幼儿不断建构新的经验。

 

4.踏寻叶脉之脉序大搜索

当户外活动,孩子们坐着休息时,王子洋看到了一大片的桑树叶,他走到我身边说:“老师,你快跟我来。”他把我拉了过去,指着桑树叶说;“老师,我知道,这个叶脉叫网状脉。”我说:“为什么说它是网状脉?”王子洋:“因为它像蜘蛛网一样呀,你看它还有主脉、侧脉、细脉。”我笑着对他说:“你观察的真仔细,那你还能找找不一样的叶脉吗?”我的建议也引发了孩子们寻找叶脉的兴趣。

【教师思考】:幼儿对叶脉的热情延续到了户外活动中,他们能够关注到周围的事物,当他发现身边的桑树叶时,及时进行了观察和探究,将自己已有的知识运用到了新的经验里。《指南》指出“幼儿的科学学习是在探究具体事物和解决实际问题中尝试发现事物间的异同和联系的过程。”教师要为幼儿创设探究的环境,用自己的好奇心和探究积极性感染和带动幼儿。教师捕捉到幼儿新的兴趣点后适时进行了引导,提出支持性问题,才能激发幼儿深入探究的愿望。

之后我们就开始了园内叶脉大探秘,活动开始前,我们遇到了问题,大家一起找的话都找到一样的叶脉怎么办呢?徐若歌说:“那我们就分组找吧!我想找平行脉,谁愿意跟我一起找呢?”她号召了一些小朋友加入了她的队伍里。孩子们根据脉序的种类分成了三组。但是新的问题又来了,怎样才能让组员知道他们找的是哪种叶脉 呢?周代妍:“那我们把要找的画出来,大家记住样子,就不会找错了。”于是在小组长的带领下三组都设计了任务卡,并拿着任务卡在幼儿园的各个角落里进行地毯式地搜索。他们将找到的叶子粘贴在了任务卡上并带回了教室。

【教师思考】:在寻找叶脉的过程中,孩子们充分利用了园内资源,并通过小组活动的形式一起观察、探究、讨论与合作,在实践中提升了对叶脉脉序的经验。幼儿在活动中始终保持积极探索的好奇心,敢于提出问题,在与同伴一起思考、设计、执行的过程中获得了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的支持就是追随幼儿的兴趣,引导幼儿尝试解决问题并制定切实可行的计划,有目的地推进幼儿探索活动的继续开展。

 

二、探叶脉—提取“叶子密码”

1.一片神奇的叶子

这时候,黄硕拿着一片叶子:“老师,你们看,我刚找到一片神奇的树叶,它身上都是一个个小洞,还能清楚地看到叶脉呢!”其他孩子也被吸引了过来。

然然:“这片树叶怎么会变成这样呢?”

翔翔:“是不是被虫子咬的?”

吴沐晗:“是不是最近的太阳太大了,把它烤干了呢?”孩子们纷纷发出了疑惑声。

于是,我们带着问题,进行了网络搜索,原来叶肉比叶脉更容易腐烂,这片叶子上的叶肉是因为被腐蚀掉了,留下了叶脉,叶脉比较坚韧,不易被腐蚀的。

黄硕:“这么神奇,那我们能把其他的树叶也变成这样吗?”

徐若歌:“那我们就能够更加清楚地看到叶脉的样子了。”

【教师思考】:一片神奇的叶子引发了孩子们的探究高潮,他们在观察、猜测中感知和探究叶子变化的原因,通过教师的支持,他们了解到原来是因为叶子发生了腐蚀的情况才会变成这样。有了这样的发现,孩子们就想尝试提取叶脉。《指南》指出:“成人要善于发现和保护幼儿的好奇心,真诚地接纳、多方面支持和鼓励幼儿的探索行为。”

 

2. 叶脉提取记

第一次取脉:怎样才能把叶脉提取出来呢?小朋友开动了脑筋,想出了一系列的办法。

童童:用剪刀把叶脉的花纹剪出来。

洋洋:用双面胶、透明胶把叶脉粘出来。

航航:把叶子放在水里揉一揉、把叶肉搓掉。

于是,我们根据小朋友的想法进行分组尝试。

童童:“老师,你看,我们把叶脉剪出来了。”我看了过去,发现他们沿着叶子的轮廓将细脉都剪掉了,留下了主脉和侧脉。

洋洋:“老师,我把树叶粘出了好多洞洞。”

希希拿着叶子的主脉说:“老师,我也失败了。”

琪琪:“老师,叶子太软了,放水里揉一揉就烂掉了。”

月月:“我的叶子比较硬,但是揉的是时候叶子破了。”

【教师思考】:孩子们对如何提取叶脉生发了各种猜想,他们用剪刀、双面胶透明胶和水进行了尝试,都没有办法成功取出叶脉。但在整个过程中,他们是带着问题去思考、去探索,提出猜想积极去验证,并分享和记录自己的发现。当问题情境出现,幼儿抱有探索动机时,我们应给与即时的鼓励;当幼儿尝试失败时,应为其留出自主探究的空间。第一次取脉失败后,孩子们的探究兴趣更浓了。到底怎么样才能取出叶脉呢?孩子们回家向爸爸妈妈进行了求助。

 

第二次取脉

第二天,孩子们一到班级就迫不及待地和我们分享了他们找到的方法。

蔓蔓:“我们可以把树叶煮一煮,煮熟了就可以。”

雯雯:“我妈妈说还要放洗衣粉进去一起煮。”

翔翔:“叶子煮好后,还要用牙刷轻轻地刷叶肉,不然叶子会刷破的”。

洋洋:“我妈妈说放小苏打可以煮的更快一点。”

老师:“为什么要放洗衣粉和小苏打进去煮?”

徐若歌:“应该是为了让叶肉烂掉吧,这样叶脉就更容易刷出来了。”

在孩子的分享中,我们围绕“使用什么工具取叶脉?怎么取叶脉?”这两个问题,制定了一张计划表,并且开始尝试第2次取脉。我们找来了电磁炉和锅子,倒入小苏打开始煮树叶了。

洋洋:“好像在煮火锅啊。”

希希:“这是要煮多久啊?”

涵涵:“所有的叶子放一起煮,乱七八糟的。”

过了一会我们捞起煮熟的叶子,发现有些叶子已经煮烂了,而有些是变黑了却没烂掉。我们将没煮烂的叶子捞了起来,孩子们带好手套、拿好牙刷开始取脉了。

【教师思考】:在家长的帮助下,孩子们知道了提取叶脉的一些经验,在分享的同时,跟孩子们一起制定了取脉的计划表。计划表是为了让幼儿的探究活动更有目的性和计划性。在制定计划的过程中,他们与同伴合作交流、尝试整理、概括自己的发现,通过记录帮助自己丰富了经验。叶脉煮好后,他们对没煮烂的叶子尝试提取叶脉,可惜在提取的过程中,我们又出现了新的问题。“锅子里的叶子为什么有些直接烂掉,有些却不会烂?”“用牙刷怎么会出现刷破或刷不动的现象?”“煮的时间长短是否会有影响?”根据这三个问题,我们再次进行讨论和调整取脉计划,并开始了第三次尝试。

 

第三次取脉

  针对出现的三个问题,又一次和孩子们展开了讨论:

吴沐晗:“我们找的树叶太嫩了,所以才会煮烂吧。”

顾宸翔:“那我们下次要找老一点的叶子,这样也不会刷破了吧。”

谢艺潇:“是不是我们找的叶子不对,这些烂掉的叶子肯定是刷不出叶脉的。”

周代妍:“那要找哪种叶子才能成功呢?”

喻辰逸:“我们煮的时间短一点看看行不行。”

讨论过后,我们进行了总结并制定了新的计划:

1.找出适合取脉的叶子,分开提取

2.观察煮叶子的时间,每隔10分种进行提取

通过查找资料,孩子们知道了适合取脉的叶子:如桂花叶子、玉兰叶子等网状脉,而平行脉和叉状脉是不可取的。所以我们要找的是比较坚韧的网状脉进行提取叶脉。

之后我们就进行了第三次取脉,我们分成了两组,桂花叶和玉兰叶成为了孩子们的实验对象。每过10分钟进行一次提取,发现这两种叶子都刷不出来。

40分钟过后,孩子们有了新的发现:

徐若歌:“老师老师,你快看,我的桂花叶好像可以了。”

马淑航:“看,我刷掉了叶肉,变透明了。”

琳琳:“我不小心刷破了。”

翔翔:“牙刷刷的时候要轻轻地刷,太用力叶子就会刷坏。”

1小时后,玉兰叶也可以刷了。他们小心翼翼地刷出了叶脉,终于体验到了成功的喜悦。

【教师思考】:在这次取脉过程中,我们结合了前两次的经验和问题,重新制定了计划并再次进行了实验。我们通过集体讨论的方式去解决幼儿活动中的问题,让幼儿都参与其中,这样幼幼互动的方式让他们真正成了活动的主人。通过搜索,孩子们还了解到并不是所有的叶子都能刷出叶脉的,只有网状脉是最合适的。但在网状脉里也要选择比较柔韧的叶子,于是我们选择了桂花叶和玉兰叶作为孩子们的实验对象。随着活动的不断开展,幼儿的经验不断积累,他们的需求也会越来越多,在这过程中,教师充分尊重了幼儿的意愿,不断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鼓励幼儿发现问题,集中关注了幼儿在活动中的认知和学习,并给与了多方面的支持,提升了幼儿解决问题的能力,引导他们及时记录和梳理,将活动引向更深层次。

 

三、存叶脉——封印“叶子密码”

叶脉刷出来后不久,孩子们又发现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叶脉都卷起来了?”

时泓杰:“它们在枯萎。”

詹寒博:“叶脉上没有水分了,快干死了吧”孩子们为此都感到了惋惜。

方志恒:“我们把叶脉装进口袋里保护好吧。”

张瑾瑜:“老师,我们可不可以用透明胶把它们封住,封住后就不会枯萎了吧。

在孩子们的讨论中,我们开始了拯救叶脉的行动。孩子们的探究地点又回到了美工区,他们拿出了色素,让叶脉吸收了不同颜色的水分。徐若歌:“哇,我们的叶脉变成彩色的啦,太漂亮了。”叶脉晾干后,我们进行了封存叶脉,我们找来了塑封机和塑封纸,孩子们将叶脉轻轻地放在塑封纸里,开始封印叶脉了。

【教师思考】:幼儿在活动中遇到的问题,给他们带来了做事的机会,又在做事的过程中获得了经验的发展。当孩子们在关注叶脉的同时,又发现了新的问题,教师作为幼儿的支持者与合作者,为幼儿提供了“做事”的工具与机会,让他们的探究得以持续的发展。在封印“叶子密码”中,孩子们尝试用色素给叶脉染色、第一次与老师、同伴合作使用塑封机,这样“做事”的机会,又一次帮助幼儿建构、发展自我的认知和经验。

 

四、故事后续:分享“叶子密码”

孩子们将一片片封印好的叶脉进行了剪裁、打洞、穿流苏穗子,将它们变成一张张漂亮的叶脉书签。并将自己的探究成果进行了介绍与分享。

 

 

 

 

 

【教师感悟】:   

 这是一段从“一个发现”、“个问题”到“n个经验”的历程,孩子们围绕问题引发了一系列的探究叶子活动。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我们破译了“叶子密码”。当幼儿在美工区拓印时发现了叶子上的“蜘蛛网”,当幼儿在科发区观察与记录中,发现了不同的“蜘蛛网”时,这些发现已成为了幼儿探究的新焦点,他们产生了好奇和探究的欲望,又由于经验的缺乏,我们决定跟随幼儿的兴趣一起破译“叶子密码”。

《指南》指出:“幼儿科学学习的核心是激发探究兴趣,体验探究过程,发展初步的探究能力。”我们的探索活动从拓印出“蜘蛛网”——发现“蜘蛛网”的不同形态和排列形式——调查与分享“蜘蛛网”的秘密——园内踏寻不同的“蜘蛛网”,这系列活动直接或间接地丰富了幼儿对叶脉的认知与经验。我们从幼儿的生活、幼儿的兴趣点开始,以幼儿的问题做引线进一步拓展。幼儿在积极、主动的探索和发展过程中,融入自己的多种感官认知,通过观察、倾听、表达、调查与实践中直观地感知了叶子的秘密。

在提取叶脉的活动中,从问题的产生,到充分调动幼儿已有经验进行猜想和假设,尝试制定简单的活动计划并执行,在失败后能分析、寻找原因,并再次尝试,表现出幼儿初步的科学精神和寻根问底的科学态度。在“尝试、失败、再尝试”的同时,幼儿对如何提取叶脉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通过向家长求助、网络搜索、亲身实践等途径了解和收获了相关的知识和经验。其实,叶脉的提取对大班的孩子们来说是有点难度的,特别是在煮的过程中时间的把握、在刷的过程中力量的掌控,孩子们会出现各种状况。教师需要从旁观察与协助,观察到幼儿的兴趣点在哪里,幼儿在活动中需要什么,必要时提供“支架”,即与之匹配的资源、方向和途径,为幼儿开展后续活动做好铺垫,支持幼儿进入深入探究,旨在让幼儿建构连续的、有深度的经验。